在此前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每一位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运动员都是中国骄傲。比如在男子古典式60公斤级摔跤的比赛中,中国选手瓦里汗赛力克勇夺铜牌,就得到了许多人的点赞。这位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汉子证明了中国摔跤的水平,也用成绩狠狠摔打了西方编织的“新疆人权”的谬论。
而从历史出发,我们不禁有些好奇,哈萨克这个充满异域色彩的民族,是怎么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中国的哈萨克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有什么样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哈萨克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以上这些历史问题,大多渊源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
瓦里汗·赛里克图自人民网
清朝解救哈萨克
作为一个整体民族,哈萨克形成于12至15世纪,至公元16世纪,生活在巴尔喀什湖地区的哈萨克人建立了哈斯木汗王朝。就政治脉络而言,哈萨克汗国与此前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存在一定的关联,汗国建立之后,哈萨克的主要的对手也是蒙古人。
在明朝与蒙古隆庆议和的第二年,曾经兵临北京城下的俺答汗派兵西征,进攻哈萨克汗国。蒙古人大获全胜,还给年事已高的俺答汗抢了个妃子。
清代前期,蒙古准噶尔部兴起,准噶尔与哈萨克距离较近,战争变得更加频繁和惨烈。从年开始,准噶尔大举进攻,发动了被称作哈萨克“大灾难”的战争。到年,屡战屡败的哈萨克分裂为三个玉兹,完全不是准噶尔的对手。
在这一时期,中央王朝的势力还没有控制到中亚,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对哈萨克的了解都比较有限。直到康熙年间用兵西北,进攻准噶尔,哈萨克才正式进入清朝的视野。
康熙、雍正两朝曾寄希望于联合哈萨克,两面夹击进攻准噶尔。此前吃了大亏的哈萨克很愿意与清朝联盟,并且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然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并不成功,清朝的军事行动被迫暂停。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趁此机会疯狂报复哈萨克,一通猛烈的进攻之后,哈萨克部众被迫称臣、纳贡,成为准部的藩属。
新疆哈萨克牧民的新生活,图自新华社。
可以想象,在准噶尔的统治下,哈萨克的日子恐怕很不容易。但幸运的是,清朝没有放弃西北。乾隆年间,大清的军队再度开拔远征,终于在年取得决定性胜利,解决了延续已久的准部问题。在这场战争中,哈萨克部落表现得尤为积极,他们不仅支持清军、派人带路,哈萨克阿布赉汗还主动向清朝派遣使臣、进贡骏马,许多部落首领更是表达了要归附清朝的意愿。
哈萨克此前是准噶尔的附属,如今清朝消灭了准噶尔,哈萨克部落归附清朝,显得顺理成章。不过,对于清朝而言,准噶尔已经够远了,哈萨克就更远了,暂时还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哈萨克部落,乾隆帝给出了非常宽松的政策。一方面,清朝欢迎哈萨克归顺大清,邀请头目到内地觐见。另一方面,若有人不愿意归顺,清朝也不勉强,绝不以武力相威胁。某种意义上说,清朝可谓是哈萨克的解放者,在经历了准噶尔的黑暗统治后,哈萨克部落迎来了开明、宽松,可以自由选择的新时代。
自愿守边的外藩
作为“被解放者”,哈萨克部众对清朝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好的,但最初清朝对哈萨克的态度却很谨慎。清朝只知道哈萨克与准噶尔是世仇,很多具体情况还不甚了解。保守起见,乾隆帝最初只要求哈萨克承认清朝消灭准噶尔的事实,不得以向准噶尔报仇为由挑起新的战争,至于哈萨克部落是否愿意归附清朝,反而是次要问题。
清代前期治理边疆相当务实,乾隆帝之所以宽松对待哈萨克,也与当时清朝准备不足有关系。从乾隆二十四年开始,清朝陆续调拨满洲、蒙古、锡伯、察哈尔、索伦、厄鲁特,以及绿营汉军官兵驻防新疆。部队以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为重点,且耕且守,成为清朝稳定西北最重要的力量。有了可靠的军事力量,清朝开始加强对哈萨克的管理,试图在哈萨克与蒙古部落之间划分一条界限。
乾隆君臣没有料到的是,清朝修筑城池、驻兵设卡,严控边界,哈萨克越界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停止。为了达到震慑的效果,清朝还在边界地区专门修筑城池、驻扎军队,可哈萨克部落非但没有远离,反而越聚越多、越离越近。乾隆三十年,有个哈萨克首领带着上千人穿越边界,竟然就住了下来,说什么也不走了。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牧区,牧民在制作毡房饰品(年6月5日摄)。图自新华网
哈萨克不听清朝的安排,是想打仗吗?当然不是。亲眼见识了清军剿灭准噶尔的手段,哈萨克部落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和清朝打仗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来呢?主要原因是,清朝这边太好了。
准噶尔部被消灭后,清军虽然大力开展屯垦,但还是空余有很多的牧场。加之清朝统治力强,社会秩序稳定,更加吸引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部落。因此,哪怕冒着被清军驱逐的风险,还是有很多哈萨克人越界前来。
经过几年的交往,清朝官员逐渐摸清楚了哈萨克部落的情况。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也见到了阿布赉汗派来的使臣,听他们当面陈述了归顺的愿望。于是,乾隆三十二年,清朝再次调整政策,授予哈萨克首领官职、爵位,允许哈萨克牧民在夏季越界放牧,作为一种变相的税收,每一百匹马要上交给清朝一匹。从此,这些受清朝册封、遵守清朝命令,并且向清朝上交马匹的哈萨克,开始接受伊犁将军的管理,正式成为清朝属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前哈萨克汗国已经分裂,距离清朝较远的哈萨克部落,不在清朝的管辖之列,也不属于清朝有效控制的外藩。
真正臣服于清朝,并且忠心耿耿的,主要是阿布赉汗统辖的部落。在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的过程中,阿布赉汗自觉维护清朝的利益,他利用自己在哈萨克部落中的影响力,帮助土尔扈特部突破重重阻碍、平安走出哈萨克草原。同时,阿布赉汗及时、准确地向清朝汇报,使清朝方面得以提前准备。
阿布赉汗的忠诚不是清朝强迫的,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哈萨克部落,清朝的政策向来很宽松,即便册封之后,乾隆皇帝也明确表示,允许阿布赉汗与沙皇俄国保持联系,不强迫哈萨克部落选边站队。
然而,清朝越是宽松,哈萨克的向心力就越强,特别是随着清朝与哈萨克贸易的日渐频繁,哈萨克部落更加依赖清朝,抗拒沙俄势力的渗透,成为自觉自愿的边境守卫者。
动荡的岁月,迟到的身份
清朝与哈萨克的和睦关系,是双向选择的结果。清朝希望西北边疆平稳,也需要从哈萨克部落获取质优价廉的马匹。哈萨克忠于清朝、办事得力,才能得到放牧、贸易的机会。
某些西方学者将清朝经略中亚称作“殖民”,哈萨克与清朝的双向互惠、自觉自愿的关系,是对这种谬论的有力批驳。
不过,这样的和睦关系只持续了约一百年,从年开始,沙俄强迫清朝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西北边疆的大片土地沦入沙俄之手,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哈萨克部落,因此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在清朝与沙俄划界之后,一大批哈萨克部落拒绝沙俄的诱惑,向中国境内艰难跋涉,进入额尔齐斯河流域、阿尔泰山南麓。在晚清平定新疆叛乱的过程中,哈萨克部落支持清军作战,贡献颇大,得到了朝廷的赞赏。
清廷指示边境地方妥善安置内迁的牧民,为他们寻找水草合适的牧场,吸引了更多的哈萨克人向境内迁移。有资料记载,在清朝与沙俄争夺新疆的过程中,仅成部落内迁的哈萨克就有四千多帐,还有很多牧民以零散方式内迁,总人数达数万人。
不过,晚清毕竟混乱,一直到年,清朝借“科阿分治”的机会,以科布多办事大臣管理当地哈萨克、蒙古事务,才终于理顺了哈萨克族的管理问题,坐实了他们大清国民的身份。
进入20世纪,西北边境基本稳定,但哈萨克人口的流动反而更加频繁。沙俄侵吞中亚、一战强行征兵、俄国内战,以及苏联的强制集体化等运动持续伤害着境外的哈萨克人,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哈萨克移民投奔中国。
清朝灭亡的次年,就有三千多户哈萨克牧民逃到伊犁寻求庇护,最初中方想要遣返这些牧民,俄国领事却抢先一步,取消了他们的国籍。有学者统计,从年开始,累计约有一百多万人次的哈萨克人逃到新疆,其中绝大部分被遣返回中亚,民国政府也一直没有放开国籍。
直到年,新疆军阀杨增新着手解决哈萨克问题,为留在新疆的哈萨克人办理了中国国籍。几经磨难波折,这些哈萨克人终于如愿以偿,像他们的先祖一样,再一次投入祖国的怀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萨克儿女参与到开创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哈森伊布拉音在陕北参加红军,成为共和国将军。新中国建立后,民主改革废除了哈萨克牧民承受的旧式剥削,开启了哈萨克族全新的历史。在民族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疆哈萨克聚居区的社会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哈萨克民族传统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在哈萨克聚居的塔城地区,哈萨克民族文化不仅受到重视,而且得以发扬光大。比如库热斯,即哈萨克式摔跤,就从民间活动走上了竞技体育的赛场。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摔跤铜牌的瓦里汗赛里克,就生于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
其实,人口的流动与波动,最能反应人民的生活水平与人权状况。据统计,年新中国成立时,哈萨克人口大约为44万人,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哈萨克族人口超过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了加拿大全国的原住民人口。
加拿大北温哥华“圣保罗印第安寄宿学校”旧址内的纪念碑。图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