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白衣天使
无法去一线救死扶伤
他们不是武警战士
无法在前线守护安全
他们不是医药专家
无法研制攻克病毒的产品
他们
只是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
默默坚守的共产党员
疫情面前
他们选择无畏无惧、冲锋在前
困难面前
他们选择勇挑重担、迎难而上
构筑起了万众一心
共战疫情的钢铁长城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平凡而美丽的坚守身影
他叫孙勇,西安环保执行部经理、党员。抗疫期间,国内主机厂以及制药生产厂家需要充足的制冷剂资源,以便及时提供“战”疫物资,支援抗疫第一线。西安环保制冷剂汽维小罐罐装车间复工后生产任务繁重。在接到公司征集小罐灌装志愿者通知后,孙勇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成为本次小罐灌装A班班长、年纪最大的突击队员。他积极带领班组开展工作,哪个岗位缺人、吃紧,他就及时补强哪个岗位。在做好灌装同时,协调受疫情延阻的产品发货,驾车实地调研蒲城至高陵的行车路线,对途中各区县的管控措施和限行情况做“道路通畅性”评估,寻找最优线路,保证公司产品及时交付。
他叫陈桂韬,中化泉州石化催化运行部员工、党员,主要负责炼油改扩建项目凝析油装置工作。受疫情影响,不少员工无法按时回到泉州,导致乙烯项目建设现场值班人员不足。本应休假与家人共度春节的陈桂韬主动申请在现场留守值班,坚持做好换热器打压,检查施工人员安全劳保着装及口罩佩戴情况,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已是他在工地上度过的第6个春节。
他叫张宝根,中化南通储运服务部码头操作长。复工后,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很多员工需要自我隔离,生产一线班组面临比较严重人力资源紧张。56岁的老党员张宝根勇挑重担,自大年初二起至今一直坚守在库区生产一线。他将原本一天两次的固定巡检增加到了四次,每两小时一次的动态巡检变成了一小时一次,为保障安全生产、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叫倪杰,中化舟山应急救援基地消防中队副中队长、流动党支部副书记。疫情发生后,消防队集体停止轮休,一批没有离开岙山的外地队员和舟山本地队员成为备勤和防疫的主力军。“我是本地党员,我留下”,倪杰第一时间请缨,把年幼的女儿嘱托妻子一人照顾,自己义无反顾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在岙山执勤的第二十天,在接到上级通知要为库区门岗的水马加注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带着队员立即前往。还带头成立攻坚队,发动全体流动党员在战“疫”中冲锋在前。
他叫张明杰,金茂三亚亚龙湾希尔顿大酒店医生。疫情蔓延对度假旅游胜地的酒店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张明杰坚持主动坚守岗位,春节至今,不曾休假一天,为客人和员工提供最及时有效的医疗防护意见和心理疏导,最多的一天,他接到的电话和问询近百个。同时,积极协助酒店针对不同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方案、对策,列出详细的防护用品及备用药品清单,与采购部经理一道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的储备和发放,确保酒店内的住客和员工能够得到完善的防控保护,保障酒店正常有效运营。
他叫张学军(左一),中化舟山队的支队长,一名有着23年党龄老党员。岙山岛作为能源供应保障基地,在疫情中面临着严峻考验。节前返回北京的他日夜心系岙山,因疫情所迫无法返回舟山。他通过视频会部署各项工作,将防控及日常工作要求、信息传递到一线,确保中化舟山队疫情防控措施响应及时、科学到位、运转有序。在得到入舟申报通过后,第一时间前往岙山。为了能接上2名乘飞机降落在宁波的同事,张学军选择自驾并提前一天出发,在高速上多绕行四百公里。共驱车近四十小时,公里,在一个个卡口测温近20次后,终于抵达舟山,顺利到岗。
他叫孙建国,山东圣奥化学一名有着36年司龄的老员工,也是一名有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疫情发生后,他坚持坚守在项目建设第一线,脏活累活抢着干,并积极号召年轻党员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还做好家人思想工作,不串门不聚餐。2月21日下午,他主动向党组织缴纳了元的“特殊党费”,他说:“国家有难,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划拨了这么多党费,我交的数额不大,贡献绵薄之力。”
她叫姜婷如,中化烟台生产部仓库主管、青年党员。疫情期间,劳务人员不能及时到位,人手不够导致肥料不能及时发运到农户手中。姜婷如主动承担起劳务工的工作。货品出库,拖车沉重,她使出浑身劲儿,“就当是健身了,正好甩掉过年期间因为多吃攒到身上的肉”;物流发运前,她仔细擦拭产品上的灰尘,“产品外观也重要,要让客户拿到我们产品的时候里里外外都满意。”干起活来不比男同事差,大家都亲切叫她“小汉”——小小女汉子。
他叫任利翔,中化沈阳院沈化测评党总支副书记、综管部经理,医学博士。疫情之初,他凭借着医学专业的敏感,就在早会上提示员工要警惕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播性,并建议大家佩戴口罩。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他针对病毒传播特点和防控需求,通过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