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带领少量部众出奔,年,辽朝灭亡。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国正式建立。
历史上的西辽有一种很宽容的宗教制度,那就是“信仰平等”,所有宗教信仰都处在平行的地位,并没有一家独大的宗教,这种制度使得西辽的宗教信徒们极少出现冲突。从部分意义上来讲,西辽昌盛的原因就是因为耶律大石很宽容的政治态度,这种治国方式也同样赐予了他连年好运。
耶律大石在东征了喀喇汗王朝之后,信心满满的他打算继续进攻金朝,恢复大辽统治。耶律大石指派大将军萧斡里剌带着雄兵七万出征,临行前还用牛马祭拜苍天,举办了极为壮观的誓师。虽然说,此番东征的结局并没有达到耶律大石预期的效果,大部队行进了上万里一点战果都没有取得,却吸引了金国的目光。
随后金熙宗派兵攻打西辽,奈何命运之神根本没有眷顾金国士兵。在西征部队进入沙漠之后,他们遭到西辽军的好几次埋伏,最后,在两军决战之时,原本双方势均力敌,但是,金国中有一个契丹籍军官听到传言说:自己的家眷都在西辽,随后,直接率领麾下士兵谋反,这场倒戈最终使得本来就缺乏粮草支援的金军大败而回。
耶律大石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场交战使得耶律大石深深的感到想要恢复大辽实在艰难,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希望可言。但是,君王的一生必定不能无所作为,所以,耶律大石还是要继续开阔版图的事业,自此,将开辟疆域的目光转到西边的伊斯兰国家。
其后,耶律大石向这些国家开战,也许真的是各个信仰中的神灵眷顾这位西辽皇帝,他的运气特别好,部队也能在各大战役中连战连捷,就算遇到了凶险境况,也往往都能化险为夷。
11世纪,塞尔柱家族统率乌古斯人诸部在西亚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年,西辽军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与前来抵抗的西喀喇汗国军队会战于忽毡,西喀喇汗国战败,可汗马赫穆德逃回撒马尔罕,耶律大石停止进兵。而西喀喇国可汗马赫穆德将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卸给葛逻禄(突厥游牧部落)人,于是,双方结怨。
在与塞尔柱国王桑贾尔的交战中,两方的交涉过程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交战前夕,桑贾尔派出使臣给耶律大石送信,明确要求让西辽军投降,并鼓吹自己的将士“弓箭准得可以射断敌人的头发和胡子!”
耶律大石读完了这封信,不动声色的下令让桑贾尔派来的使臣拔下胡子,又叫手下给了他一根缝衣针,说道:“既然你们的国王说你们士兵的箭法可以准到射断我们士兵的头发和胡子,那么,现在你就用这枚缝衣针来刺断自己的胡子吧。”
这番言语顿时让桑贾尔的使臣哑口无言,浑身直冒冷汗。
桑贾尔的手下有十万左右骑兵,虽说兵强马壮,但是,在与耶律大石的决战中,十万骑士并没有敌过西辽兵雷霆一样的进攻。之后,防线很快就溃散了,桑贾尔这次损失了三万士兵,无奈之下选择退出了河中地区。《辽史》记载塞尔柱帝国联军的阵亡者横尸数十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特万会战”,这场战争给耶律大石开辟疆土奠定了基础。卡特万之战后,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西辽成为中亚霸主。耶律大石率军进入撒马尔罕,立马赫穆德的弟弟穆海默德为汗,继续让其统治西喀喇汗国。
穆斯林史学家伊本·艾西尔:“在伊斯兰教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会战,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死亡。”
将塞尔柱驱赶之后,西辽的版图急速扩张,虽说,耶律大石当上霸主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但是,这个时期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在契丹人的统治下十分和平且经济发展迅速。并且,耶律大石的宗教平等这一政策,使西辽区域成为众多不同宗教人们汇聚的和谐地域,社会也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可以说,在这一区域的民族融合中耶律大石起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也因为骁勇善战和宽容待人获得了美名,其后的西方基督国家逐渐有了一个“约翰王”的传说故事,其实,这就是关于耶律大石本人的。
因为耶律大石的宗教平等态度,所以,对于耶律大石本人的信仰后人也有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他秘密的成为了一名伊斯兰教徒,还有人认为他压根就是摩尼教徒,还有些景教徒干脆称耶律大石是他们宗教传说中的祭司王。
与其他统治不同,耶律大石没有强迫自己的民众信奉某个宗教,对治下的所有宗教都持有相同的平和态度。
年,荷兰某学家找到了一具端坐在佛像中的和尚遗骸,在和尚入殓的时候或许是出于防腐的目的,他的内脏已经被掏光。
之后发现,这具类似木乃伊的和尚遗体中还写有些写有中国古老文字的碎纸片,科学家研究推测佛像与和尚可追溯到千年前,极有可能就是之前我们说的耶律大石的遗骸。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我们无从得知这具遗骸的真正身份。在我看来,诸多历史学家对耶律大石心中的信仰问题的揣测实在是有些无聊,这位将各个宗教平等看待的君主明明有着一颗平等之心,所以,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将任何信仰安在他的身上都是多余的。
参考资料:
『《契丹国志·卷十二·天祚皇帝下》、《辽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