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文明鼎盛于公元前年的哈拉帕文明,但其根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并且各文化层之间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在哈拉帕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装备有洗澡间、卫生设施、排水槽的砖砌房屋,经过严密规划和布局的城市、街道、社区,高度发达的城市供排水系统,城堡和大型宗教性建筑,以及用于远洋贸易的大型仓库和船坞。在印度河流域,余个聚落已经被发现,它们分布于大约6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但实际上印度河文明向东和向南拓展,远远超出了印度河流域,总的覆盖面积极有可能达到万平方公里。从地理上来看,哈拉帕文明的面积,大约是同一时期的埃及古王国的两倍、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四倍。虽然没有留下像古埃及金字塔或苏美尔塔庙那样的宏伟建筑,但印度河文明的城市建设、分工管理,以及手工业和海陆贸易极为发达,其全部城市文明的复杂性,远非西亚和北非所能望其项背。大型城市比如哈拉帕、摩亨佐·达罗、甘瓦里瓦拉,居住人口达四五万,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都市。在农业方面,印度河文明使用犁耕,土地耕作呈十字交叉状。冬季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并末、亚麻、豌豆、小扁豆、鹰嘴豆等。夏季作物主要为芝麻、棉花、大米、小米、豆类等。牲畜主要有瘤牛、绵羊和山羊。在手工业方面,印度河文明有制作玉石、玉髓、玛瑙、海贝等装饰品的高超技艺,尤其擅长制作珠子和手镯。印度河流域进口从阿富汗开采的天青石和从德干高原开采出的玛瑙,经过加工后输出到两河流域。印度河文明还生产青铜器、印章、彩陶。印度河工匠是远古世界最富有创造力、技术最高超的工匠之一。他们使用复杂的技术程序和专门的窑炉,把原材料制成全新的生活用品。较为惊人的是,印度河铜锯竟然与现代的钢锯一样锐利,这表明印度河铜匠可以生产出同钢一样坚硬的铜。用湿黏土高温制成的石镯和石环可谓独一无二,其技术在印度河文明末期便已消失,考古学家经十余年实验,至今仍无法完美复制。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饰物为这个史前世界性贸易体系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蚀花红玉髓珠。这种饰品,最早出现于古代印度河谷文明,印度河谷文明衰落后,蚀花红玉髓珠及其制作工艺也随之消失,考古界通常把印度河谷时期的蚀花红玉髓珠称为一期蚀花红玉髓珠。在很多古代文明的考古发掘中,都曾出现印度河谷时期蚀花红玉髓珠的身影。印度河谷的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和昌胡达罗等,两河文明苏美尔时期的乌尔城和启什城,古埃及中王朝的阿拜多斯,还有叙利亚、希腊、伊朗和波斯湾等,甚至中国新疆昭苏县和额敏县,都发现了印度河谷蚀花红玉髓珠。多年前,印度河谷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这种蚀花红玉髓珠,传播到当时古代文明的各个角落。当如此辉煌的文明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便有了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文明的创建者并非来自亚欧大草原的雅利安人,而是曾经创造了哈拉帕文明,被韦陀诸经所赞美的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印度次大陆的雅利安人。也就是说,真正的雅利安人,并非来自亚欧大陆。然而,历史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