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版图上最绚丽的尾翎新疆日报

7月24日,塔城市党群活动中心西部红色驿站,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向游客介绍巴克图口岸历史。

口岸情结

开放基因融入血脉中

7月24日清晨,巴克图口岸,远处的青山在层层阴云中若隐若现,细小的雨丝从空中落下,令这片边境区域顿显苍茫。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一会儿,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以及满载货物的过境车辆就把繁忙与热闹带到这座口岸。

人群之中,双鬓斑白的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始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先将目光停留在威武庄严的国门哨所上,随后又向新建的联检大厅和边民互市贸易区望去,嘴角微微一翘,如同遇见了多年的老友。曾经与巴克图口岸朝夕相伴20载,阿地里最好的年华都在这里度过。

阿地里是土生土长的塔城人,年少时巴克图口岸是他的游玩之地,成年后,工作几经调动,最终还是来到塔城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直至退休。现在,他专注于研究巴克图口岸,并开设了一家“塔城市丝绸之路边境贸易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他自己担当讲解员,为游客讲述那些关于塔城的精彩故事、巴克图口岸的发展历史。

“巴克图口岸有多年的通商史,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发展并不顺利。”阿地里像是慢慢地翻开了一本尘封的旧书,他说,“最早,巴克图口岸啥都没有,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路是石子路,唯有一座孤零零的国门哨所和两排影影绰绰的村舍。”

光阴荏苒,古老的口岸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联检大厅、边民互市贸易区等崭新的现代化建筑设施拔地而起;完成“智慧口岸”建设,全面提升旅客、货物、车辆的通关效率;依托政策优势,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凝聚人气、聚集财气。

今年1月—5月,巴克图口岸进出口货物7.63万吨,同比增长9.49%;货值.21万美元,同比增长18.01%;出入境旅客人次,同比增长6.49%;边民互市人数人次,同比增长59.94%。

“从小规模、简单化的口岸,到不停往返新亚欧大陆桥的客货车辆;从昔日荒凉的城镇,到欣欣向荣的开放前沿;从简易的石子路到高速公路……巴克图口岸的变迁,实际上就是塔城变迁的缩影。”阿地里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只有来到塔城,才能感受到塔城人的“口岸情结”。多年来,这座距离生活区不远的口岸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知不觉中已经将“对外开放”的基因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中。

“口岸兴,塔城兴;口岸活,塔城活”已经成为塔城地区上下的共识。随着克塔高速、塔城机场改扩建、克塔铁路的相继建成运行,综合交通网络日臻完善的塔城地区,更有了足够的底气充分释放口岸这一最大的特色、优势和潜力。

“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将助力塔城地区变通道优势为经济优势。”塔城地委书记薛斌说,“目前,塔城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克塔铁路向巴克图口岸延伸。我们要以口岸为载体,抢抓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历史机遇,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突出开放发展,加快对外合作,做活以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的口岸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7月25日,工人在额敏县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缝纫刺绣产品。

产业优势

经济发展立足农牧业

塔城地区“粮仓、肉库、油缸”之称闻名遐迩,现代农业和畜牧业支撑起了塔城地区的农牧体系。

7月24日,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谷农乐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在晚霞映衬下,千亩刚收割完的金黄麦田与油绿的旱稻田如油画般美丽。

“用手机扫码监控摄影机,就可随时看到这里的一切,种植管护情况尽收眼底。”新疆谷农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虎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公司溯源体系的成果。

今年33岁的王虎家住博孜达克农场,4年前,他放弃高薪工作回家乡搞有机旱稻、有机小麦种植。

当地政府对王虎的行动给予了支持。“咱这里空气好、污染少,有机农业肯定能发展起来。”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党委书记、场长陈建伟话语掷地有声。

有机种植,土壤改良是关键。经过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王虎得到了内地一家企业的技术支持。“土壤改良要先对土地作‘体检’,缺什么补什么。”王虎说。

经过努力,王虎的地里有机物质含量从年的5.8%达到了现在的26%,并拿到了土地有机认证。接着,种植、灌溉、加工、销售等环节立即跟上,现代化农业种植初具规模。年,王虎发起成立合作社,目前有社员56人,耕地1.5万亩。眼下,在王虎的公司展厅内,展架上摆放着包装精美的有机黑小麦、糯玉米、旱稻等,办公桌上满是向全国各地的发货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塔城地区种植模式、种植理念逐步发生变化,不仅给像王虎这样的“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与机遇,也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王虎发力于土地,距离他50多公里外的额敏县淏筠农业生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瑞琴,则在牛身上做文章。“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和筛选,将安格斯牛作为种牛与本地土牛进行配种改良,并用自己研制的饲料配方喂养,杂交牛长大后,一般体重可达多公斤,比普通牛多出多公斤。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带动下,已有0多户农牧民受益。”方瑞琴说。

今年,塔城地区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万亩,上半年,全地区牲畜存栏.3万头(只),出栏.87万头(只)。在改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下功夫,创建新疆名牌产品15个、绿色食品认证24个、有机食品认证14个,全地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

新的力量也在这片传统的农牧区不断涌现,丰富的地下宝藏和一个个厂房指引着塔城未来发展的又一方向。塔城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种57种,其中石油储量24亿吨、天然气亿立方米、煤0亿吨、池盐近20亿吨、膨润土23亿吨,其他如芒硝、金、铜、铁等矿产储量也很可观,开发前景广阔。

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木合亚提·加尔木哈买提表示,今年,塔城地区要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产业进园区、服务进城区,不断增强园区发展实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服务力度,力争辖区内三个油气勘探区域开发早日取得重大进展。

7月25日,塔城市快活林景区各族群众正在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绿色希望

生态改善提升幸福感

7月25日,一缕缕柔和的晨曦穿过云层,把塔城市从一夜沉睡中轻轻唤醒。市民王琴兰和往常一样走出家门,慢慢踱着步,朝文化广场方向走去。年届75岁的她,清晨散步是“必修课”。走在街头巷尾,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路边的美景,此时此刻,她觉得幸福感在全身游走。

若论环境改善对幸福感的提升,塔城市东南方向百公里外,塔城公路管理局托里分局老风口防风雪抢险基地班长何汉明感触颇深。

老风口是塔额盆地东进西出与外界相联通的咽喉要道,风区年均大于8级大风天气有余天,最大风速高达每秒40米。以前,这里是荒凉的戈壁滩,狂风肆虐。今年是何汉明在老风口坚守的第25年。曾经多次顶风冒雪抢救被困人员的他,以前一听到风声,神经就高度紧张。

“省道线就位于老风口,春秋狂风一起,沙石漫天,能把车玻璃打碎。冬天就更厉害了,风吹雪的时候,能见度不到2米。”回忆过去,何汉明眉头紧锁。

何汉明的工作职责,就是与风搏斗。为了抢险救人,在风雪中连续干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实际上,塔城地区对老风口生态环境的治理,近20年一直在持续,只是植被的恢复和生长需要一个过程。

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邵仰文说:“为改善老风口的生态环境,年底,国家和自治区批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工程立项,年正式实施。工程整体面积达到1.4万亩,刚开始种植沙枣树、榆树、杨树等生态林。年,经过10年的实施,老风口区域累计种植苗木多万株,改良草场亩,生态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省道线两旁的28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带组成一道绿色的铜墙铁壁,彻底降伏了老风口的“暴脾气”——近年来这里再也没有发生因暴风雪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近年来,塔城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塔城。

“今年,我们还加大了对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力度,主动参与开展‘奎独乌’‘乌昌石’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额敏河流域污染防治关联工程建设。”薛斌说,“目前,全地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个、自治区级生态村个、生态乡(镇)9个,水质优良率达到%,塔额盆地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

眼下,绿色已成为塔城大地的基色,生活于此的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构筑幸福家园。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李剑平刘翔热依达李瑞阿尔曼·热扎克赵长福

照片:李瑞

编辑:朱维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7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